事隔一年多,2014年的東京馬拉松紀錄終於出爐。相距太久多少失憶(還好意思說),只好看很多圖說一點故事。
年代久遠,為服務大眾,先把時間拉回一年多前,時空背景如下:
日期:2014年2月23日(星期日)
天氣:攝氏2~10度,上午陰天,飄雪,下午晴
地點:日本,東京都
「非專業」裝備介紹
按照慣例,前一晚要把裝備攤開檢查,確認一切到齊,且功能正常。
1. 長褲(亞瑟士)。高手一年四季都穿短褲,但畢竟我是個在2月的東京依舊會怕冷的低手,所以還是要穿長褲。
2. GPS手錶(GARMIN Forerunner10)。可借它的蓄電只有4小時,對一個馬拉松無法跑進4小時的低手來說,它總是比我先關機投降,幸好大會晶片紀錄非常精準,每5公里都有殘酷的紀綠。
3. 短袖(美津濃短袖)。平常練習穿的短䄂,顏色意外地和這年的紀念T十分相似。
4. 號碼布。前一晚就固定好在上衣前側。
5. 晶片。也是前一晚就綁好在鞋帶上。
6. 能量膠(梅子和可樂口味),還有另外兩條未入鏡,總共帶了四包。緊身褲口袋緊,四包能量膠要怎麼㩦帶?你猜猜看。
7. 運動內衣(Nike)。
8. 跑步用手套(亞瑟士,2013年巴黎馬拉松紀念款)。寒冬長跑務必著手套,有人沒戴,跑完紐約馬以後,兩手掌腫的像麵龜(即使她只跑了3個半小時)。
9. 帽子(亞瑟士,2013年巴黎馬拉松紀念款)。
10 䄂套(美津濃)。因為穿長䄂怕太熱,穿短袖又怕太冷(好囉嗦的低手),袖套就是可穿可脫的折衷辦法。
11. 襪子(亞瑟士)。
12. 髮帶(Nike)。但,戴了帽子以後根本看不見髮帶,一種不知所云的打扮。
13. 頭巾(Buff)。本來僅當作脖圍保暖用,沒想到後來成為擦鼻涕的救星。
14. 沒看錯,我竟然忘記畫14了!
15. 鞋子(亞瑟士)。平常跑慣的舊鞋。
16. 寄物袋(大會提供)。好用又美觀,連冬天大外套都可以塞進去。建議一定要將外套圍巾毛帽等保暖衣物盡情塞進去,跑完嚴重失溫,沒厚外套穿真的苦不堪言。
寄物帶也有專屬貼紙,上面有和號碼布一樣的編號以及寄物車的編號。
早餐有飯店自助區,可以適度補充今日所需能量。
可惜睡眠不足,加上有點興奮,導致味口不佳,每樣都取小量。
![]() |
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之必需 |
![]() |
一點咖啡因提神,一點乳酸菌喚醒另一個器官。 |
今日路線圖
新宿東京都廳出發,經過皇居(10k),跑到品川(15k)再折返,經過銀座(20k),再跑到淺草寺(26-27k),折返回銀座往築地(35k),再一路往Big Sight抵達終點。
![]() |
2014東京馬拉松路線圖 |
前進起跑區
為了起跑方便選擇住在新宿,下樓即可加入人潮走進起跑區。步出飯店就進入交管區,步行至起跑區非常近 |
看著大家的穿著,證明這天真的很冷。 |
大型活動看到大批警察總是讓人安心 |
攝影師掰掰,我要進入管制區了 |
而東京馬拉松從起跑前到終點後的交通接駁,不需語言皆能暢行無阻,處處可見日本人的行事的仔細與貼心。真希望台灣有朝一日,也有如此高水準的「全民賽事」出現。
選手管制區,進入管制區後要先去寄物,再按指標到指定起跑區等候 |
她這才發現我不是日本人,仍用日文問我是哪裡人(我其實還是聽不懂,但我猜她是問這個),我說我是台灣人,可愛的老太太愉悅地表示她知道台灣,台灣好…等等。
隨著路漸寬,人群漸漸散開,我便與這位一身勁裝又香撲撲的濃妝日本老太太分開了。
旁邊已經有人在熱身 |
和朋友約在寄物區面交小國旗貼紙,交完貨他又要擠出去將飯店鑰匙交給女友。好不容易才進來,為了鑰匙又得再折騰一番,下次不要再帶鑰匙趴趴走了。
寄物完成便依循指標走到自己的起跑區,抬頭所見,都是清楚的指標,對日文一竅不通又獨自行動的我,私毫未感到困惑也不會迷路,順利抵達起跑區,在低溫中與一群嗨咖一起等待起跑。
第一個折返點在品川,15公里處,當我才剛到日比谷(10公里)時,對向馬路已經出現大群折返的人潮,足足領先我10公里,而最前驅的菁英隊伍,早不知道跑到哪去了。
路邊有幾個人舉著一面法國國旗,正好一位外國跑者靠過去和他們說話,跑近一看才發現全是一群銀髮爺爺,法國爺爺跑者目測約有70歲,加快腳步跑到他旁邊,用法文向他加油。他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,我說是,他說自己已經是第6年來跑東京馬拉松,今年也才第7年,他就跑過6次了。他禮貌的道別後又加速往前,這時我看看手錶,剛剛是以5分50秒配速在陪跑,一定是嫌我跑太慢加速離開的。
有人㩦家帶眷,有企業或店舖全體出動,有人自製加油板,有人唱歌跳舞。許多人會伸出手與你擊掌,每當看到小朋友努力伸長了手,我也會想盡辦法跑到路旁與他擊掌。
最失策的就是忘記在台灣帶雨衣來。巴黎馬拉松有附送起跑前穿的防風雨衣,以為東京馬也有配備,結果並沒有,當下又嫌日本超商的輕便雨衣太貴而沒買,等待起跑時都快凍僵了。 |
寄物以後身上就沒有贅物,這時一件雨衣可保暖真的很重要。 |
據說也有人會穿舊外套,起跑時就丟放在路邊,讓志工可回收給需要的人穿。 值得一提的,在巴黎起跑後,滿地都是雨衣或外套,後面起跑的幾乎是踩著厚厚的雨衣外套前進。而日本沿路都有明顯的垃圾桶,志工也會在路邊幫忙接收雨衣等保暖用品,大家也自然不會隨手扔在地上,總是等候經過適當地點才脫手。 |
距離起跑還有一段時間,攝影師先回飯店吃早餐。
畫面中拍攝的人是A區起跑,應該是紀錄很好的強者。
被拍攝者是有特殊需求的跑者以及他的隨護,精神可敬,途中每當看到他們,我都會用不輪轉的日文向他們加油。
|
台灣人是東京馬最大宗的國外跑者 |
H起跑區
「H起跑區」距離起跑線非常遙遠,聽不清楚大會在廣播些什麼,也搞不清楚現在進度如何,直到看到前方人群慢慢往前移,才知道已經起跑了,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。隨著步伐漸漸加大,大家都越來越興奮。道路兩旁擠滿加油的群眾,在跑者與群眾的歡呼聲中穿越起跑線時,還是忍不住溼了眼眶,光是這一小段路就這麼催淚,今天所有人都為同一件事奮力,真慶幸自己也是其中一員。
前導車開路 |
輪椅選手首先出發! |
前驅計時車。 從這角度可以看出當啦啦隊加油也是件很辛苦的事,攝影師好不容易在萬頭鑽動中卡到位,一直以一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拍照,卻還是沒有拍到我。 |
拍照還得避開別人的觀景窗 |
雖然有棵樹擋在前面,但已經是拍照最前排的位子了 |
小丑 |
聖誕老公公背著一大袋汽球 |
太擠了只好拍別人拍的 |
悟空和全員逃走中 |
「加油!」 |
不知道是什麼戰隊,和我同一個起跑區,後來也一直遇到他們,一路上都非常受小孩歡迎。 |
後段的跑者,據說他行動不便幾乎用走的。 |
交管非常徹底,整條馬路都是跑道,在日比谷開始有折返兩方向。 |
「Bon courage」(法文:加油)
氣溫很低,在經過約10公里,日比谷公園一帶時,竟飄下細細白雪。第一個折返點在品川,15公里處,當我才剛到日比谷(10公里)時,對向馬路已經出現大群折返的人潮,足足領先我10公里,而最前驅的菁英隊伍,早不知道跑到哪去了。
路邊有幾個人舉著一面法國國旗,正好一位外國跑者靠過去和他們說話,跑近一看才發現全是一群銀髮爺爺,法國爺爺跑者目測約有70歲,加快腳步跑到他旁邊,用法文向他加油。他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,我說是,他說自己已經是第6年來跑東京馬拉松,今年也才第7年,他就跑過6次了。他禮貌的道別後又加速往前,這時我看看手錶,剛剛是以5分50秒配速在陪跑,一定是嫌我跑太慢加速離開的。
蘿蔔人 |
忍者和富士山帽 |
聖誔小公公 |
嗨,台灣人! |
謝謝你們,無料應援團
沿途中,僅在橋上無法站人的地方沒有加油群眾。在這42.195公里的路途,道路兩側都擠滿了加油歡呼的素人應援團沒有間斷。有人㩦家帶眷,有企業或店舖全體出動,有人自製加油板,有人唱歌跳舞。許多人會伸出手與你擊掌,每當看到小朋友努力伸長了手,我也會想盡辦法跑到路旁與他擊掌。
很多人會遞出自己準備的補給品,巧克力、餅干、糖果、運動飲料(一杯杯放在拖盤上)最常見。小朋友伸出小小的手掌僅能放2、3顆糖果,我又只好再跑到路旁拿他一顆。
有熱心民眾提供免費啤酒(也是一杯杯裝好放在拖盤上),怕大家不知道有酒喝,他高舉著大紙板手寫「BEER」,老遠就看得一清二楚。
除了吃的喝的,也有民眾買了好幾瓶噴的肌樂,也是高舉著其中一瓶,果真許多人停下來猛噴。不知道有沒有人提供免費馬殺雞。
我帶了兩包隨身面紙,因為天冷鼻水不斷,縱使已極度節省,還是很快就用完,只好用手套和脖子上的頭巾應急,但觸感不比面紙佳。忽然,看見遠處有位女生高舉著一盒抽取式面紙,趕緊跑過去抽了一張用,再外帶一張走。簡直天使下凡。
皇帝 |
後來覺得穿這樣跑應該也不嫌熱 |
香蕉人 |
島國風情 |
穿著箱子應該不好跑吧 |
吉祥物。右側戴帽女孩是笑容可鞠的志工 |
大眼怪 |
台灣來的舒跑人 |
姊打一下電話…
「喂!有沒有看到我來了?!」
|
蛋餅問:「累不累?」 「不會,還好」20公里時的我還笑的出來。 手腫的像麵龜?其實能量膠都塞在手套裡,餓時要攝取很方便。 |
掰掰!我還不累哦。 |
木屐神人,就這樣蹬木屐跑完全程。 |
又一個蘿蔔人 |
慶新婚!香檳不知何時開? |
長青跑者和他的應援團 |
三太子!
蛋餅開心的大喊:「三太子加油!」
結果三太子聽到了,跑到他前面說:「應該是要說台灣加油!」
要是我也會說三太子加油吧。
|
人氣戰隊又出現了 |
台灣的巨人 |
![]() |
這個阿伯還特地停下來向觀眾吹奏一曲 |
小䕶士和她的病人(?) |
無臉男 |
勇腳婆婆 |
![]() |
一路上可見許多笑咪咪的志工,男女老少都有。配有厚手套與保暖外套,我覺得配備非常周全,有良心。 |
尿意堅定
和我的一人應援團道別,過了半馬的銀座,往淺草雷門跑去,這時我還覺得自己狀況很好,雖然知道已無法跑進4個半小時內,但應該不會和去年相去太遠,心情興奮。
約25公里處,因難忍尿意決定找間廁所,順著廁所標示跑去才發現它並不設在路邊,必須深入巷子,這時已經離開跑道了,只好繼續覓廁。越跑越遠還真有點擔心,結果廁所前排了好幾個人,無奈也只好等等,等待時還不覺得累,進廁所蹲下來時,才發現腳實在「有。夠。痠。」的。這一尿不僅花了大半時間,還因為發現腳痛而消磨掉大半意志。
雷門前,有高中管樂團在演奏,接近時剛好演出悲慘世界的音樂,這種旋律特別適合跑步啊!
30多公里處再相見,我已經慢到像是用走的。
再問:「累不累?」
「好累哦~$#@)@%$#@」 |
事後攝影師抱怨我那時連招呼都不打了(冷淡) |
有時候是「真的」小護士和醫生隨跑 |
變成美人魚
35公里處「築地」,前幾日有來這兒逛漁市,還與漁夫和海鷗合照,這時卻心境大不同。明知道路程已剩10公里不到,左腳越發疼痛已分不清是抽筋還是扭傷還是斷了。每一次踏地就像美人魚剛變成人時,每一個跨步都劇痛。最後5公里吧?竟然還要上下一座不短的橋,上坡真是我的罩門。加油聲仍不絕於耳,我步伐越來越慢,甚至走走跑跑。也漸漸往路中央移動,不好意思再和應援團擊掌。
身邊一直有穩定的腳步超越,雖然慢,我仍警戒自己不可以停下來,停了就跑不完了。當抬頭看到遠遠小小的「FINISH」,真想感謝天啊!結果它過了很久才放大,也太遠了吧!(怒)
最後的195公尺,感謝天 |
笑顏?完走
一通過終點線,眼淚即刻湧出。
雖然成績比去年初馬退步許多,但還是很感動自己完成了,當下真想找個人擁抱尖叫。但只能在心裡激動尖叫,淡定拭淚往前走。
我與蛋糕女孩同時通過終點,女記者趕緊上前訪問她。雖然聽不懂她們說了什麼,但能穿著厚重蛋糕裝跑完全程,變裝真是太了不起了。
通過終點後的景象讓我大開眼界。
跑完了不能立刻停下來,志工簇擁著我們繼續往前走,往前看到一座座如收費站的亭子,經過第一個,有人遞肌樂試用包,接下來,有人幫你披上完賽浴巾(保暖啊),下一個亭子,有少男少女幫你掛上完賽獎牌(當然是少男幫我掛),繼續往前,有人遞上已開瓶的運動飲料,再來有香蕉、巧克力…。
年代久遠不太清楚先後順序,總之步行百餘尺,一關關的完賽獎勵和補給依序遞上。志工也不厭其煩引導我們進入室內休息區。看有人稍偏離航道或攤坐在路中間,都會立刻指引,保持動線順暢。
在進入室內休息區前,我決定先留在外頭多曬一下太陽取暖,站在一個垃圾桶後方。一個跑者在垃圾桶旁做弓步拉筋,一人經過向垃圾桶丟出蕉皮卻沒丟進,拉筋跑者吃力彎下腰幫他撿起再丟進垃圾桶。
完賽步行區 |
馬拉松,一緒に?
室內休息區入口處即見寄物區,所以寄物袋已經按照編號整齊排在地上,志工老遠看到我便認出號碼,等我走近,袋子也遞到我手上。
男女各有更衣區,有簡易遮閉,周遭還有馬殺雞、足浴和拍紀念照,想到蛋餅還在會面區等我,便沒久留。
會面區有許多編號的大汽球,事前可與親友約定好號碼,屆時直接在該區等候。到了約定的地點,卻不見蛋餅。因為自己比預期還久的時間完賽,是否他以為我跑出去了呢?還是我記錯號碼?
在其它號碼下晃盪,仍不見他人影,最後只好向附近「近畿旅行社」的領隊借手機,終於聯絡到人。原來從30多公里分別後,他花了比我跑跑走走還多的時間才擠進車站,歷經換車而抵達終點,看來應援團高峰通勤也不比我們輕鬆,下次乾脆一同來跑吧!
這時候會想坐在戶外飲食區,因為可以曬暖陽 |
回顧
2013年巴黎馬拉松
2013年巴黎馬拉松博覽會
2014年東京馬拉松博覽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